我們每日沿著它忙碌著我們的生活。它的存在,就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般理所當然。
我們看向它,能見的只是它的物理特性:當我們想去的地方還沒有鋪上水泥或瀝青道路時,我們會歸結為是這路還不夠好;當擁擠的汽車令道路不再暢通,我們會歸結為是這路還不夠寬;當道路被重車碾壓出現坑痕時,我們會歸結為是這路鋪的水泥還不夠厚——人們看它的眼睛就是這么功利。
然而細細回想,在我們生命的某個時刻,它或許也曾令我們驚奇過。
在我還是孩童的時候,這座城市的路多數還是土路,下雨就會泥濘。然而,狹窄的道路卻因為對面煙鋪柜臺上的糖果罐而承載了孩童無限的期盼;不長的街道,卻在轉角處隱藏著等待探索的驚喜;當然,在土路下面,更有著小孩關于是否埋藏著不曾被人發現的寶藏與秘密的種種猜測。
這些還遠不是道路帶給我們的全部樂趣。這些道路因何而來,它都有哪些故事,這才是令孩童時我們眼睛發亮的原因——住在清平街,老愛在街邊曬太陽的那個太婆,她的“兒子”并不是她的親生兒子。那時這路上還有馬車馱運貨物,馬受驚撞死了太婆的親生兒子,馬的主人沒有跑,留下做了太婆的兒子;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鬼子丟下了兩枚炸彈落在了大東街,不知怎么沒爆卻陷入了地里,老人說這是有觀音在庇佑遂寧;而在紫東街賣蔥的老人最愛喝茶,早年做生意的時候每天都泡在小十字的茶館里,后來家道中落,只得到茶館討“茶母子”過癮……
每條街都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故事,或平淡、或離奇,卻總是讓這街道與每個人的人生際遇、與城市的滄海變遷緊緊交織在一起。
在一個雨后陽光燦爛的日子,回憶過去:20年前一個有著相似天氣的日子,一群同學騎車去看正在興建的遂寧火車站,泥巴沾滿了車輪,弄臟了褲管,回去免不了被家長一陣訓斥——那時的明月路還只是遂州路與明月橋之間短短一截;考上大學時,同樣是這樣的天氣,這條明月路卻將我送上了高速公路,讓我意氣風發地去了遠方;而在幾年后,變得更加漂亮的明月路,又在我失意的時候迎我回了家鄉……
其實,何止是一條明月路。還有那么多的遂寧街道,都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市已經三十年的遂寧,在發展的道路上奔跑著,街道也在迅猛地延伸著、增加著,甚至如今已很難有人能夠準確喊出這座城市每一條道路的名稱。但正是這些街道,也讓更多人來到了遂寧,擁有了不同的人生,也改變著這座城市的面貌。
街道因城市而生,有些也因城市而消失,它們是生活或曾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記憶的舞臺。如今,它們也是這座城市飛速發展的最好見證者,是這座城市最為鮮活、時變時新的城市博物館。·